Ext4 to Btrfs 转换手记

想了N久开头怎么写,最后决定不废话,直接进入正题!

Btrfs是Linux新推出的文件系统格式,关于它的介绍可以看这里,本文就不再多说了。

一、安装btrfs-tools:

 

sudo apt-get install btrfs-tools

 

二、准备:

首先确定你的内核版本在2.6.31以上,目前Ubuntu上2.6.35-25是比较新的内核版本,推荐使用,另外/boot必须是单独分区,因为grub暂时不支持btrfs,所以无法读取,这也就意味着/和/boot分在一个区的话,将不能对/进行转换。

然后要确定你的分区是不是都以UUID为识别方式挂载,因为转换为btrfs之后,分区的UUID会改变,所以如果使用UUID来挂载的话,会造成转换后无法挂载分区,特别是要转换系统分区的用户要注意。另外,Ubuntu默认的grub设置里也是用UUID来识别分区,这个我们都需要进行处理,步骤如下:

查看当前的文件系统:

 

mount

 

会看到类似下面的输出:

 

/dev/sdb6 on / type ext4 (rw)
proc on /proc type proc (rw,noexec,nosuid,nodev)
none on /sys type sysfs (rw,noexec,nosuid,nodev)
fusectl on /sys/fs/fuse/connections type fusectl (rw)
none on /sys/kernel/debug type debugfs (rw)
none on /sys/kernel/security type securityfs (rw)
none on /dev type devtmpfs (rw,mode=0755)
none on /dev/pts type devpts (rw,noexec,nosuid,gid=5,mode=0620)
none on /dev/shm type tmpfs (rw,nosuid,nodev)
none on /var/run type tmpfs (rw,nosuid,mode=0755)
none on /var/lock type tmpfs (rw,noexec,nosuid,nodev)
/dev/sdb2 on /boot type ext2 (rw)
/dev/sdb8 on /usr type ext4 (rw)
/dev/sdb7 on /home type ext4 (rw)
/dev/sda6 on /media/DOC type fuseblk (rw,nosuid,nodev,allow_other,blksize=4096)
/dev/sdb1 on /media/OFAN-Mobile_ type fuseblk (rw,nosuid,nodev,allow_other,blksize=4096)
/dev/sda7 on /media/OTHER type fuseblk (rw,nosuid,nodev,allow_other,blksize=4096)
/dev/sda5 on /media/PROG type fuseblk (rw,nosuid,nodev,allow_other,blksize=4096)
/dev/sda1 on /media/Win7 type fuseblk (rw,nosuid,nodev,allow_other,blksize=4096)
binfmt_misc on /proc/sys/fs/binfmt_misc type binfmt_misc (rw,noexec,nosuid,nodev)
gvfs-fuse-daemon on /home/ofan/.gvfs type fuse.gvfs-fuse-daemon (rw,nosuid,nodev,user=ofan)

 

这里重点看ext4的部分:

 

/dev/sdb6 on / type ext4 (rw)
/dev/sdb8 on /usr type ext4 (rw)
/dev/sdb7 on /home type ext4 (rw)
/dev/sdb2 on /boot type ext2 (rw)

 

这里需要记下哪个分区对应了哪个挂载点,另外你可能需要用笔记下/boot的设备路径,然后以root用户身份打开并编辑/etc/fstab,更改之前务必做好备份,这里用是vim:

 

sudo cp /etc/fstab{,.bak}
sudo vim /etc/fstab

 

打开之后将挂载点的UUID部分全部替换为分区的设备路径,注意对应,因为/boot分区和其他非ext分区不需要转换,所以就不用改了:

 

proc /proc proc nodev,noexec,nosuid 0 0
/dev/sdb6 / btrfs defaults 0 1
UUID=4e968ab2-cbd8-446b-b4eb-4bbef87521ea /boot ext2 defaults 0 2
/dev/sdb7 /home btrfs rw 0 0
UUID=5EF043EBF043C84B /media/DOC ntfs-3g defaults,nosuid,nodev,locale=zh_CN.utf8 0 0
UUID=96F60915F608F771 /media/OFAN-Mobile_ ntfs-3g defaults,nosuid,nodev,locale=zh_CN.utf8 0 0
UUID=762E4A0E2E49C837 /media/OTHER ntfs-3g defaults,locale=zh_CN.utf8 0 0
UUID=406E3EBC6E3EAA94 /media/PROG ntfs-3g defaults,locale=zh_CN.utf8 0 0
UUID=DCA0F1B9A0F19A6A /media/Win7 ntfs-3g defaults,locale=zh_CN.utf8 0 0
/dev/sdb8 /usr btrfs defaults 0 2
UUID=06b702fc-87c6-4fa8-b9f1-2bcfd70667f8 none swap sw 0 0

 

不要急着重启,检查下btrfs-convert这个工具是否可用:

 

type btrfs-convert

 

记下返回的路径,一般为/sbin/btrfs-convert

重启,进入grub的菜单后按e编辑启动命令,在以'linux'开头的那一行,将内核参数,即‘root=UUID’之后的(包括‘root=UUID’)的都删掉,但不要删掉下一行,然后输入'initramfs',按下 Ctrl-X 开始引导。

不出意外,一会会进入Busybox的终端,命令提示符为'(initramfs)',此时系统没有挂载任何分区。

三、执行转换

首先我们需要btrfs-convert这个工具:

挂载根目录分区'/dev/sdb6'(这个路径应该在之前有记录),

 

mkdir ext4_root
mount -t ext4 /dev/sdb6 ext4_root

拷贝,并卸载,

 

cp ext4_root/sbin/btrfs-convert /sbin/
umount /dev/sdb6

检查分区错误,

 

fsck.ext4 -f /dev/sdb6
fsck.ext4 -f /dev/sdb7
fsck.ext4 -f /dev/sdb8

转换,

 

btrfs-convert /dev/sdb6
btrfs-convert /dev/sdb7
btrfs-convert /dev/sdb8

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,注意不要终端电源或关机。

四、完成

当所有分区都转换完成后,不要急着重启,还记得/boot分区的设备路径么,马上就用到它。

重启,进入grub菜单后,按下e编辑启动命令,在内核参数即以'root=UUID'开头的部分,将'root='后的UUID删除掉,换为之前记录的根目录的设备路径,我的是 /dev/sdb6,就改为'root=/dev/sdb6',务必要设置正确,否则内核会无法挂载根目录分区。

最后内核参数应该是这样的形式:

linux ... root=/dev/sdb6 ro ...

按下Ctrl-X开始引导,进入系统后需要更新一下grub:

 

sudo update-grub 

至此,转换结束。

 

Enjoy!

具有超级牛力的dd命令-详解

 

dd 是 Linux/UNIX 下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命令,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块拷贝一个文件,并在拷贝的同时进行指定的转换。 

1. 命令简介 

dd 的主要选项: 

指定数字的地方若以下列字符结尾乘以相应的数字: 

b=512, c=1, k=1024, w=2, xm=number m 

if=file 

输入文件名,缺省为标准输入。 

of=file 

输出文件名,缺省为标准输出。 

ibs=bytes 

一次读入 bytes 个字节(即一个块大小为 bytes 个字节)。 

obs=bytes 

一次写 bytes 个字节(即一个块大小为 bytes 个字节)。 

bs=bytes 

同时设置读写块的大小为 bytes ,可代替 ibs 和 obs 。 

cbs=bytes 

一次转换 bytes 个字节,即转换缓冲区大小。 

skip=blocks 

从输入文件开头跳过 blocks 个块后再开始复制。 

seek=blocks 

从输出文件开头跳过 blocks 个块后再开始复制。(通常只有当输出文件是磁盘或磁带时才有效)。 

count=blocks 

仅拷贝 blocks 个块,块大小等于 ibs 指定的字节数。 

conv=conversion[,conversion...] 

用指定的参数转换文件。
转换参数: 

ascii 转换 EBCDIC 为 ASCII。 

ebcdic 转换 ASCII 为 EBCDIC。 

ibm 转换 ASCII 为 alternate EBCDIC. 

block 把每一行转换为长度为 cbs 的记录,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。 

unblock 使每一行的长度都为 cbs ,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。 

lcase 把大写字符转换为小写字符。 

ucase 把小写字符转换为大写字符。 

swab 交换输入的每对字节。 

noerror 出错时不停止。 

notrunc 不截短输出文件。 

sync 把每个输入块填充到ibs个字节,不足部分用空(NUL)字符补齐。 


2.实例分析 

2.1.数据备份与恢复 

2.1.1整盘数据备份与恢复 

备份: 
dd if=/dev/hdx of=/dev/hdy 
将本地的/dev/hdx整盘备份到/dev/hdy 

dd if=/dev/hdx of=/path/to/image 
将/dev/hdx全盘数据备份到指定路径的image文件 

dd if=/dev/hdx | gzip >/path/to/image.gz 
备份/dev/hdx全盘数据,并利用gzip工具进行压缩,保存到指定路径 
恢复: 
dd if=/path/to/image of=/dev/hdx 
将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 

gzip -dc /path/to/image.gz | dd of=/dev/hdx 
将压缩的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 

2.1.2.利用netcat远程备份 

dd if=/dev/hda bs=16065b | netcat < targethost-IP > 1234 
在源主机上执行此命令备份/dev/hda 

netcat -l -p 1234 | dd of=/dev/hdc bs=16065b 
在目的主机上执行此命令来接收数据并写入/dev/hdc 

netcat -l -p 1234 | bzip2 > partition.img 
netcat -l -p 1234 | gzip > partition.img 
以上两条指令是目的主机指令的变化分别采用bzip2 gzip对数据进行压缩,并将备份文件保存在当前目录。 

2.1.3.备份MBR 

备份: 
dd if=/dev/hdx of=/path/to/image count=1 bs=512 
备份磁盘开始的512Byte大小的MBR信息到指定文件 
恢复: 
dd if=/path/to/image of=/dev/hdx 
将备份的MBR信息写到磁盘开始部分 

2.1.4.备份软盘 

dd if=/dev/fd0 of=disk.img count=1 bs=1440k 
将软驱数据备份到当前目录的disk.img文件 

2.1.5.拷贝内存资料到硬盘 

dd if=/dev/mem of=/root/mem.bin bs=1024 
将内存里的数据拷贝到root目录下的mem.bin文件 

2.1.6.从光盘拷贝iso镜像 

dd if=/dev/cdrom of=/root/cd.iso 
拷贝光盘数据到root文件夹下,并保存为cd.iso文件 

2.2.增加Swap分区文件大小 

dd if=/dev/zero of=/swapfile bs=1024 count=262144 
创建一个足够大的文件(此处为256M)
mkswap /swapfile 
把这个文件变成swap文件 

swapon /swapfile 
启用这个swap文件 

/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 
在每次开机的时候自动加载swap文件, 需要在 /etc/fstab 文件中增加一行 

2.3.销毁磁盘数据 

dd if=/dev/urandom of=/dev/hda1 
利用随机的数据填充硬盘,在某些必要的场合可以用来销毁数据。执行此操作以后,/dev/hda1将无法挂载,创建和拷贝操作无法执行。 

2.4磁盘管理 

2.4.1.得到最恰当的block size 

dd if=/dev/zero bs=1024 count=1000000 of=/root/1Gb.file 
dd if=/dev/zero bs=2048 count=500000 of=/root/1Gb.file 
dd if=/dev/zero bs=4096 count=250000 of=/root/1Gb.file 
dd if=/dev/zero bs=8192 count=125000 of=/root/1Gb.file 
通过比较dd指令输出中所显示的命令执行时间,即可确定系统最佳的block size大小 

2.4.2测试硬盘读写速度 

dd if=/root/1Gb.file bs=64k | dd of=/dev/null 
dd if=/dev/zero of=/root/1Gb.file bs=1024 count=1000000 
通过上两个命令输出的执行时间,可以计算出测试硬盘的读/写速度 

2.4.3.修复硬盘 

dd if=/dev/sda of=/dev/sda 
当 硬盘较长时间(比如1,2年)放置不使用后,磁盘上会产生magnetic flux point。当磁头读到这些区域时会遇到困难,并可能导致I/O错误。当这种情况影响到硬盘的第一个扇区时,可能导致硬盘报废。上边的命令有可能使这些数 据起死回生。且这个过程是安全,高效的。

关于Ubuntu panel使用的小技巧

1. Ubuntu 10.04的panel经常会发生一些怪异到现象,比如图标错位,显示不全等。输入命令 $ killall gnome-panel 就可以让panel重启,显示就恢复正常了。

2. 很多人用Ubuntu都会开compiz提供到窗口阴影特效,但是当panel背景设置为头名时,会看到下部边框有阴影,看起来很别扭。解决方法简单:打开“Compiz Config设置管理器”(如果没有安装到话可以到软件仓库里找),然后选择“窗口装饰”插件,在“阴影窗口”一栏里写 “any & !(name=gnome-panel)",意思是对进程名字为gnome-panel不使用窗口阴影,这样透明效果更好了。

3.待续...

 

[译]Unix/Linux:文件权限(umask, chmod, read, write, execute)之新手教程

 原文链接:这里

第一次翻译文章,尽管拍砖。

 

Unix文件和目录访问权限可以看成是一个3*3矩阵的形式。也就是三个访问对象(owner,groups,others 即 拥有者,用户组,其他),每个对象有三种访问权限(read,write,execute 即 读,写,执行)。

你可以通过ls -l 命令来查看文件或目录的权限设置,输出中的第二个字符到第十个字符,这九个字符表示三种用户类型分别的三种访问权限。

-rw-r--r--  1 sathiya sathiya  272 Mar 17 08:22 test.txt

URxvt节省资源大法

 因为经常在X下使用命令行,装了个很多人推荐的URxvt作为默认终端(其他终端例如xterm等都被我用它替换了),经常执行多个程序,所以需要开多个终端,这样比较占资源。偶然发现URxvt支持deamon和client模式,只要运行urxvtd然后运行用urxvtc来启动终端就可以了。这样只会有一个urxvtd守护进程。也许实际占用内存未必会减少,但是减少了任务调度的开销。

我的做法是在X启动时自动启动urxvtd,用urxvtc替换urxvt。 

sudo mv /usr/bin/urxvt{,.bak}
sudo ln -s /usr/bin/urxvt{,c}
### 以下写在~/.xinitrc里 #######
urxvtd -q -f -o&
#### 重启一下X即可生效 ####

解决URxvt启动缓慢

 安装fcitx并开启后发现启动URxvt启动缓慢,原因就是输入法在URxvt下出现字体错误。搜索了一下,网上给出的答案是:

  • 带参数运行: urxvt -pt Root 
  • 或者
  • 将"URxvt.preeditType: Root“写入~/.Xresources

我试的第一种方法可行,第二种方法没有效果,后来发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,原理就是制定输入法的显示字体:

在~/.Xdefaults里加入一下几行 

URxvt.preeditType: OffTheSpot
URxvt.inputMethod:fcitx
URxvt.imFont: -microsoft-microsoft yahei-medium-r-normal–0-0-0-0-p-0-iso10646-1

这里OffTheSpot指光标更随,URxvt.imFont:后面是字体,如果你的系统里没有这个字体或者想换别的字体,则运行xlsfonts,输出一堆字体,选一个复制过来即可。

最后重启一下X即可。

 

 

解决Linux 下 vi不能使用方向键的问题

 最近用Archlinux发现用vi时不能使用方向键(按控制键都会转换成符号),解决方法就是用vim代替vi...  操作如下:

rm /usr/bin/{r,}view
pacman -S vim
mv /usr/bin/vi{,.bak}
ln -s /usr/bin/vi{m,}

 

以前用Ubuntu时也发现过这个问题,遇到同样情况的朋友不妨试一试这个办法...